央企与地方国企功能定位与分类考核的深化方向探讨

国有企业和资产考核体系存在指标不够全面、权重分配不合理等问题,迫切需要明确分类考核的深化方向。

考核现存问题

当前国有企业和国企的考核体系存在不少不足。部分企业设定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,缺少对某些关键业务的评估。在考核权重的分配上,也存在不合理之处,未能凸显核心业务的重要性。以制造业国企为例,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常被忽视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企的优质发展。

功能化导向监管

各类国企因功能不同,监管应采取功能导向。例如,投资运营类企业应单独分类。在监管过程中,需明确其功能性和市场化任务。以某国家级投资集团为例,除了负责新区开发,还拥有自主投资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强化国企的特定功能,确保其实力。

垄断行业监管手段

国企在完全垄断的行业中,可以适度采用市场化的监管方式。尽管价格由政府来调整,但运营效率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标准来提高,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。以供水供电企业为例,它们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监管手段减少开支、增强效率,使民众获得更优质的服务。

因环节制宜改革

内容分类体系

自然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,在涉及竞争的部分可以实施市场化改革。在确保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稳固、市场机制运行顺畅的前提下,要清晰界定市场化的原则和范围。以能源行业为例,可以在产业链的一些环节,依据市场运营的指标来评估国企的表现,并明确市场和行政评价的比重。

基于“五个价值”考核

要改进国有企业的分类管理机制,需遵循“五个价值”的标准,依据其功能价值进行评估。同时,促进公益性质国企采纳市场运作模式,这有助于提升服务效能。以公交公司为例,通过设立分公司作为虚拟法人实体,可以增强运营效率。而且,此举也有助于增强此类国企的竞争力。

不同维度考核内容

以“五个价值”为准则,对国有企业进行多角度评估。在经济效益方面,考察竞争领域国企的盈利能力和回报情况;在战略支持方面,关注那些肩负战略安全重任的国企的特定任务执行情况;在产业领导方面,重视那些引领产业发展的国企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进步;在品牌塑造方面,评估国企品牌建设的实际效果。这些评估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实施各自的使命和战略。

细化考核指标评价体系

依据国企的特性,对二级和三级考核标准进行具体化,打造一套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。不同行业的国企,其考核重点各异。以科技类国企为例,它们更看重创新方面的指标;而传统制造业的国企,则更重视生产效率的指标。这样做可以使考核更加精确,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。

大家普遍认为,当前国有企业和资本运营的评估难题中,究竟哪个最为棘手?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,不妨点个赞或将其转发给更多人。

发表评论